• 企业推广分销B2B平台
  • 累计为企业宣传展示1.2亿次以上
  • 分销模式,让每个人都愿意帮您做生意
  • 30多万销售员注册,快速对接销售渠道

看“脸”的时代来啦!场景是创业团队突围关键

时间: 2017-09-28 13:52
字体大小:


随着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iPhone X手机引入面容ID(Face ID)技术,再次火了“人脸识别”。全面屏的iPhone X采用Face ID技术,让国人陷入一场“刷脸狂欢”。

“刷脸查公积金”、“刷脸考勤”、“刷脸安检”……越来越多的日常行为被冠上“刷脸”二字,甚至在北京日坛公园的公共厕所里,取张厕纸也得刷一下脸。

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和政务的结合,未来要证明你是你本人,也许再也不需前后盖十几个章,只需刷一下脸。

国人对人脸识别的浓厚兴趣,也体现在相关领域公司的融资上:人脸识别云服务平台Face++和专注于打造人工智能视觉引擎的商汤科技先后获得1亿美元的C轮融资和4.1亿美元的B轮融资,跻身人工智能领域“独角兽”之列。

人脸识别技术投入商业化应用的临界点似乎已经到来。iPhone X或许未必能成就自己,但却成就了人脸识别。


人脸识别的三种算法

什么是人脸识别?如果要给人脸识别下个定义,它是利用人的生物特征实现个体区分的一种技术,一般包括图像采集、特征定位、身份的确认和查找三个环节。简单来说,人脸识别就是从图像中提取面部特征关键点,比如骨骼特征、眉毛高度等,通过比对输出结果。

虽然iPhone X的Face ID让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创业者兴奋不已,但此人脸识别非彼人脸识别。苹果的Face ID并没有采用普通摄像头的方式,而是采用红外主动识别的技术,这样就可以做到三维立体识别,增强了安全系数。


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,人脸识别大致可以分为1:1、1:N、N:N三种。

1:1等级的人脸识别,实现的是最初级的“证明你是你”。从字面上就可以看出,1:1是用户提前上传个人照片储存于系统中,每次验证时,线下拍照与系统中存储的照片信息进行对比,进而确定“你是不是你”。

举个例子,我们在车站过安检时,检票员拿着你的身份证跟你本人做对比,证明你是不是身份证上的本人,这种场景就是1:1的场景。手机解锁、刷脸支付、网上买票、医院挂号、政府惠民工程项目,以及各种证券开户、电信开户、互联网金融开户……这都是1:1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。同其他方式相比,1:1识别准确率高,对算力的要求也相对较低。

1:N人脸识别算法主要应用在安防领域,如用于排查犯罪嫌疑人、寻找走失儿童等。专注于动态人像识别的初创企业云天励飞在2015年开始就与深圳龙岗区警方合作,在当地地铁口、火车站、城中村、商超等场所建设“深目”系统。上线几个月后,便协助警方成功告破两起命案。

应用在安防领域的1:N人脸识别,其特点是动态和非配合。所谓动态,即系统识别的不是图片,而是摄像头采集的视频。非配合是指识别对象不用感知到摄像头的位置并配合完成识别工作,识别对象处于被动状态。这在提高采集便捷性的同时,也意味着你的行踪已经被完全暴露。

同1:1识别相比,使用地点、环境、光线、采集角度甚至是玻璃反射都会影响1:N识别的准确度,所以1:N相对更具有挑战性。

至于N:N人脸识别,实际上相当于同时进行多个1:N识别,用于“证明谁是谁”。

人脸识别技术尚不完善就人脸识别技术背后的基础性研究来说,中国、欧洲和美国几乎处在齐头并进的水平。但论及商业应用方面,中国绝对走在了前面。


“人脸识别现在并不是很高端的技术。中国的大公司更注重眼前的利益,人脸识别对于他们来说是人工智能方向最快最好的变现渠道。”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体识别技术领域的专家冷彪看来,例如谷歌(微博)这样的大公司之所以没有追捧人脸识别技术,是因为他们有更长远的打算。从阿里巴巴、百度、腾讯、京东等传统互联网巨头,到诸如Face++、商汤科技等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,再到刚刚入局的创业团队,人脸识别不仅是大公司的专利,服务器端和移动端的人脸识别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。


场景是创业团队突围关键

除了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外,科技型创业公司经常会陷入一个误区:仅以技术论英雄。“现在大部分刚起步的人脸识别公司还停留在‘我技术比别人好’这个层面上。”PreAngel投资总监蒋锴表示,关于商业化落地场景,这些公司仍未想清楚。

当然还有很多公司也强调数据,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门槛。“假设现有技术已经达到92分,如果新技术能够达到94分,给用户的感受差别并不是那么强烈,意义也就不大。”在云天励飞方案

营销总监王军看来,技术总是在迭代更新的,但当技术不能呈现颠覆性的时候,技术带来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。当然,这并不是否认技术的意义。只是当赛道上已经出现了独角兽的时候,技术已经很难成为新企业的底牌。


“我们现在关注刚起步的人脸识别公司,纯技术层面的看得少了,更多是关注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公司。”蒋锴表示,商业化能力,是新兴企业的突围点。技术和商务能力并重的AI创业团队更容易被资本看好。


Copyright © 商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