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于三极管的应用

悬赏分:20|
知识库标签: |列兵
关于三极管放大电路,你至少要明白三点:
首先,你要明白三极管有电流放大作用:集电极电流=基极电流 * 三极管的放大倍数。
其次,你要明白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的要求:C-E之间加上反向电压,叫加工作电压。B-E之间加上正向电压,叫加偏置电压,偏置电压只需很低的电压。
最后还要明白导通的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:基极电流流过基极和发射极。集电极电流流过集电极和发射极。因为基极电流和集电极电流都流过发射极,所以发射极电流等于基极电流+集电极电流。三个电极的电流方向都由发射极的箭头指示出来,总共只有两个方向。
本图是一个用发光二极管指示光线亮度的电路。
左边画有箭头的电阻是光敏电阻,它的阻值大小与光线的明暗有关,常见的光敏电阻是光线越强阻值越小。
下面的电阻是阻值固定的电阻。
画有箭头的二极管是发光二极管,它正向导通时会发出可见光,亮度与电流成正比,但电流大到一定程度后会烧坏。普通发光管电流1mA以上已能明显发光,宜在20mA以下工作,太大了会烧坏发光管。
图中三极管是一只PNP型三极管。两只电阻构成它的偏置电路。这种偏置电路叫分压式,两只电阻对电源电压进行分压,在光敏电阻上分得电压作为三极管的偏置电压加在三极管的B-E之间,三极管的基极电流由电源正极-----发光管-----发射极----基极-----固定电阻-----电源负极。两个偏置电阻各给起一个名字,因为基极电流流过固定电阻,所以叫做上偏置电阻,光敏电阻起分压作用叫下偏置电阻。注意偏置电阻的“上、下”不是以画图位置来叫的。下偏置电阻也可以看成是基极电流的分流电阻,如果没有它,(在上电阻不变之下)流过基极的电流会大出很多。从上述可以看出,无论是上或下偏置电阻的阻值的变化,都可能引起三极管基极电流的变化,又因为三极管有电流放大作用,上或下偏置电阻的变化都会引起集电极电流的变化,并且变化量比基极电流大很多。三极管集电极电流由电源正极-----发光管---发射极----集电极-----电源负极。
发光二极管能发光管但不能感受环境光线的强度,光敏电阻能感受光线强度却不能发光,如果把光敏电阻和发光管结合起来,就能用发光管的亮度指示环境光线的强度。这种设计的第一思维就是把光敏电阻与发光管串联起来。那么行不行呢?答案是不行,因为现在生产的光敏电阻阻值较大,因而电流较小,发光亮不来。那么能不能通过提高电源电压来加大电流呢?还是不行,因为电压高了以后,光敏电阻承受的功率就很大,引发其它的问题。于是有了第二思维,就是加进三极管来放大光敏电阻的电流,如本图。
光敏电阻与固定电阻串联起来,给三极管基极提供偏置,三极管就有了小小的基极电流,于是三极管导通,于是有了比基极大很多的集电极电流,集电极电流通过发光二极管(其实在这里应该叫发射极电流),发光管于是发光。如果环境光线不变,发光管的亮度就不变。当光线强度变化时,光敏电阻阻值变化,引起三极管基极电流发生变化,又引起三极管集电极电流大小的变化,便引起发光管弯度变化。完成对环境光线强度的指示。
光敏电阻越小,基极电流越小。固定电阻越大,基极电流越小。基极电流越小,集电极电流也越小。三极管放大倍数越小集电极电流越小。电源电压越低,集电极电流越小。集电极电流越小发光管就越暗。反之越亮。从工作原理来说光敏电阻无论作为上偏置或下偏置都可以,只是阻值大小的问题。
为最佳答案评分?
100% (1)
不好 0% (0)
(目前有 1 个人评价)

其 他 回 答共2条

1楼

当开关闭合时,电路接通电源,电源电池通过两个电阻提供三极管基极电流。由于三极管是PNP型的,需要负极性的电流提供偏流驱动才能导通,所以只有当上面电阻阻值大于下面电阻阻值时才能导通。上面的电阻是光敏电阻,有光照时电阻值低,电池电压正极输送过来的电流比较多,多于下面电阻从电池负极输送过来的电流,因此三极管截止,发光二极管不亮。没有光照时光敏电阻阻值高。远远高于下面电阻阻值,因此三极管导通、发光二极管亮了。
知识库标签: |列兵

我来回答这个问题

立即登陆回答获取会员积分,提高用户级别
友情链接:
Copyright © 商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.